茄子灰霉病與綿疫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技術 |
導讀:合浦縣有種植茄子的傳統習慣,由于重茬種植,病害發生嚴重,很多種植茄子的菜農無法辨別茄子灰霉病與綿疫病,導致不能對癥下藥,延誤病情,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本文描述了2種病害發生癥狀及區別,分析了病害發生的規律,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合浦縣地處亞熱帶,氣候條件比較適合種植各種蔬菜,現已成為南菜北運的生產基地,蔬菜產業已成為合浦縣申報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縣的四大優勢產業之一,但由于重茬種植,病害發生嚴重,大部分種植茄子的菜農難以辨別茄子灰霉病與綿疫病的發病癥狀,導致不能及時對癥下藥,延誤病情,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生產上一定要重視對“兩病”的防治?,F將這2種相似病害的癥狀區別和綜合防治技術介紹如下,供菜農參考。 1、癥狀 1.1 茄子灰霉病 灰霉病在茄子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茄子的果實和葉片。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呈褪綠水漬狀,后向內擴展呈“V”字形病斑,也有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斑。病菌從雌花的花瓣侵入,使花瓣腐爛,染病的茄果發病從頂端開始,緊接向內擴展,初呈水漬狀、灰白色、軟腐,病健界限明顯,果實不會自然脫落;濕度大時,病葉、病果、花器等均可長出大量灰色霉層。 1.2 茄子綿疫病 主要為害茄果,也可為害葉莖等部位。為害果實時近地面的果實先發病,病部初期為圓形褐色水漬狀、稍凹陷,并逐漸擴大,且果實內部變黑褐色腐爛。天氣潮濕時,病部長出濃密的白色棉絮狀菌絲。葉片發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病斑初呈暗綠色,后變為褐色不規則形病斑,潮濕時病部也長稀疏白色霉層。 1.3 2種病害的癥狀區別 ①發病霉層顏色不同:灰霉病菌發病霉層為灰色,而綿疫病霉層是雪白色。 ②發病部位不同:灰霉病從花萼開始侵染,極少感染果柄;綿疫病從果實臍部或果基部開始向果柄、果面大面積分層褐色腐爛。 ③發病季節不同:灰霉病多發生在低溫高濕的深秋和早春;綿疫病則發生在高溫高濕或多雨、盛果期時節。 2、發生規律 2.1 茄子灰霉病 ①氣候條件與發?。喊l病最適溫度18~22℃。高濕有利于其發生,春季連綿陰雨或持續晴雨相間,發病率上升。 ②栽培管理與發病:茄子灰霉病病菌以分生孢子、菌絲體在病殘體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基數較高,當氣候條件適宜,即可引起病害。栽培過密、植物徒長、行距間不通風透氣、管理粗放、連作等,均利于發病。 2.2 茄子綿疫病 ①品種原因:果皮厚的品種較抗??;長茄系品種較圓茄系品種易發病。 ②氣候條件:盛果期高濕多雨,利于發??;雨季早,降雨多,尤其是連續陰雨、天氣悶熱,發病早且重。 ③栽培管理:地勢低洼、土壤黏重、雨后田間積水、過度密植、通風不良,易發病。 3、綜合防治方法 3.1 加強栽培管理 實施苗床消毒,培育無病壯苗,加強光溫、肥水調節等苗期田間管理工作。增施腐熟有機肥,合理調節磷、鉀肥比例,合理排灌。采用雙壟覆膜、膜下滴灌的栽培方式,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覆蓋地膜,防止土壤中病菌傳播。在增加土溫的同時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空氣濕度,可有效控制灰霉病和綿疫病的發生與侵染。 3.2 藥物防治 ①茄子灰霉病:在定植后10天或發病初期,用50%異菌脲(撲海因)懸浮劑 75~100g/667m2,對水60kg噴霧,25%嘧菌酯(阿米西達)懸浮劑1000倍液或40%菌核?嘧霉胺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灑2~3次。 一般花期和坐果期為重點防治時期,噴霧施藥時,注意及時通風排濕;藥劑防治茄子灰霉病要早,不能太晚;灰霉病病菌易產生抗藥性,注意交替輪換用藥或藥劑混合使用,有利于提高防效,延緩產生抗藥性。 ②茄子綿疫?。喊l病前或發病初期選用69%安克?錳鋅(有效成分為烯酰嗎啉+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30~160g/667m2藥劑對水60kg噴施防治;也可667m2用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100~120g藥劑對水60kg,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藥3~4次。為防止產生抗藥性,采用不同種類藥劑交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