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技術
一、小麥需肥特性
氮是細胞原生質、葉綠素等的組成成分,充足的氮素可以促進根、莖、葉的生長,增加葉面積和有機物的積累。在幼穗雌雄蕊分化時施氮,可以減少不孕小花而增加粒數。
磷是細胞核的重要成分,并參與細胞的合成反應和糖、氮的正常代謝。小麥對磷反應敏感,缺磷會抑制根系發育,分蘗減少,葉色暗綠發紫,成熟延遲,最后使粒重下降,品質不良。
鉀能提高光合效率,促進對氮和磷的吸收,提高體內纖維素、木質素含量,使莖稈堅韌抗倒。保證鉀肥供應,還能提高葉水勢、葉片持水力,顯著地增強抗旱作用。
二、栽培技術
1、選用優良品種
推薦高產、穩產、抗性強的百農矮抗58品種。
2、施足底肥
原則是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穩氮、增磷、補鉀及微肥。一般畝施有機肥 1000-2000公斤,配方肥40公斤左右;硫酸鋅1公斤,在整地前均勻撒施,及時深翻入土。
3、精細整地
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播種質量。經常采用旋耕或免耕機播種的地塊,3年以上一定要深翻一次(25厘米左右);秸稈直接還田的秸稈要細碎,清除過長的破碎秸稈,1畝秸稈還田2畝,整地時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層深淺一致,表土細碎,達到上虛下實,無明暗坷垃,地面平整,無根茬的標準。
4、種子處理
未拌種的種子要進行處理防治病蟲害,可選用質量較高的的種衣劑或用單劑拌種,單劑防治病害可用烯唑醇、多福酮或多菌靈按種子量的0.2%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3911或辛硫磷按種子量的1.5%拌種。
5、適期播種
適宜播期在10月5-13日,播深為4-5厘米,晚播地塊適當增加播種量,小麥平均行距22.5厘米。播種后用石磙壓實保墑,以利于小麥出苗。秸稈還田地塊增加1.5公斤播種量。
6、冬前和春季水肥
冬前水肥是保證小麥順利越冬,早春防凍、防旱的重要措施。冬前土壤相對含水量大于65%時,可免澆防凍水,在小于65%時,要澆好封凍水,澆后及時劃鋤松土,防止地面龜裂,透風傷根,造成死苗。冬后追肥,地力差的地塊應施兩次肥料,第一次在小麥返青期,可選擇總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追施尿素,每畝20—25公斤;孕穗時追施第二次孕穗肥,可施用7-8公斤尿素;中高產田應將追肥時間后移到拔節期一次施用,可選擇總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尿素,每畝20-25公斤。及時澆好起身水、拔節水和灌漿水。
7、化學除草和麥田化控
拔節前,小麥耐藥性最強,可用麥草凈等對路藥劑噴霧,進行化學除草;為防止小麥徒長和后期倒伏,可用多效唑等化控劑進行化控。以上藥劑注意溫度過低時禁用,以免影響效果,拔節期后停用,避免產生藥害,影響小麥結實。
8、根外追肥
小麥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越來越差,可在開花期及時進行葉面施肥,促進植株健壯,增強葉部光和能力,提高小麥抗病、抗干熱風能力,可選用磷酸二氫鉀、硫酸鋅葉面噴施,隔7天再噴一次。